检察动态 首页/ 检察动态/

双检普法小课堂

双城检察:安全上网,健康成长,争做“网络安全小卫士”

时间:2023-07-27

来源:未成年人检察

作者:李童

编辑:裴海莹

录入:裴海莹

审核:钟文玉

【字体:  
       网络已经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密不可分,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学生也已经深受其影响。网络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潜在的风险。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全面地对待上网的利与弊,牢记并践行学生安全上网守则,争做“网络安全小卫士”。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1、访问正规的大型网站
       不访问包含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对于网站意外弹出的下载文件或安装插件等请求应拒绝或询问专业人士。不轻信网站中发布的诸如“幸运中奖”等信息,更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汇款。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在确认来源可靠前,不要打开附件或内容中的网站地址。
       2、警惕互联网的真实性
       互联网上的内容不一定是真实的,网上的人也并不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有可能是伪装的。应避免与陌生网友会面或参与网友联谊活动。如果确定需要会面,应由成年人陪伴,选择白天在公开场合会面,以避免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危及自身安全。
       3、在家长和老师指导下合理上网
       平时应该在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下上网,合理控制上网时间,适度有节制上网娱乐,避免沉迷于网络。要注意区分网络与现实区别,不要模仿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不良活动。网络是虚拟的,随意模仿虚拟世界里的暴力、凶杀、恐怖等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4、要注意保护隐私
       不在交谈或个人资料中轻易泄露真实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码、家庭电话和学校名称等任何能够识别身份的信息;对包含上述资料的个人网站(如微博、QQ)应设置访问密码。不随意在不知底细的网站注册会员或向其提供个人资料。
       5、网络交易要小心
       应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网络购物或交易,事先对商品信息或交易情况进行核实,不轻易向对方付款或提供银行卡密码,警惕网络诈骗。警惕校园网络贷款陷阱。发生在高校的网络贷款多与中小学时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有关。
       
       教导青少年远离沉迷网络,家长可以这样做:
        1、有效沟通:具体分析孩子各方面情况,及时了解其主要的心理状态。
        2、规律生活: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因为有能力过规律的生活,就代表拥有自制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制能力,他们就更有心理能力摆脱网瘾。
        3、体验成功:学习上寻找突破口,从最容易突破或进步的科目或科目中的元素开始。
        4、注意力转移:以同样轻松但积极的娱乐方式逐步代替网络。如运动项目、旅游等,然后再逐步转移到学习上去。
        5、鼓励交往:让孩子体验伙伴间交流的快乐,多结益友。
        6、培养兴趣和特长:让孩子思维集中在有益的事情上,让其多参加运动与活动,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学生应该这样做:
       1、互联网作为崇尚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主阵地,中小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
        2、从自身做起,不浏览色情、赌博、迷信、暴力等不良网站,不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有害信息,不沉迷虚拟时空,正确对待网上聊天和网上交友;在“数字化”、“虚拟化”的网络中能够“慎独”,自觉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识别能力和选择能力;抵制网络上反动、腐朽内容对自己精神上的侵蚀。
        3、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提高操作水平,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文明,勇做倡导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先锋。
        4、上网要做到“三不”和“三上”,即:不进营业性网吧;不进色情、垃圾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健康上网,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园地;文明上网,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绿色上网,熟悉上网的安全通道。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坚持自尊、自律、自强,努力弘扬网络文明,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自觉远离网吧,追求健康时尚的网络新生活,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双城人民检察院 邮编:150090
黑ICP备05000574号-1 双城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